通識課程「創新設計」 蔡東孟博士演講

活動報導

dsc_0811
「只有想不想去,沒有我能不能去。」安盛生科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蔡東孟(圖右)今天受邀到慈濟大學通識課程「創新設計」演講,蔡東孟表示是自己是台灣雲林的鄉下小孩,念的大學也不是台、清、交,大一英文還被當兩次,2011年成功申請到台灣-史丹福醫療器材產品設計之人才培訓計畫,在那裏結識了不同領域的朋友,2012年募資了兩千兩百萬台幣,成立安盛生科公司。

東吳大學化學系畢業,到中興大學念研究所時,蔡東孟博士一度將教職視為未來工作,實習一年後,發現自己不適合當老師,念博士班時成為國內上市公司華廣生技共同創辦人之一,公司從五個人擴充到千人,蔡東孟博士從原本研發的工作,轉到業務工作,最後又做品管,蔡東孟表示,過程中失敗的經驗比成功多很多,但是不要輕易說不行,只要願意就有機會。雖然在華廣生技工作和生活都過得很滿意,他還是在2011年跳脫舒適圈到美國史丹佛大學培訓。

「台灣-史丹福醫療器材產品設計之人才培訓計畫」,由國家實驗研究院透過與美國史丹福大學合作,甄選出工程、醫學、生命科學、商務管理等不同領域人才,至史丹福大學參與醫療器材產品設計與商品化運用訓練。蔡東孟表示,作工程的不知道醫療人員的需求,所以在這樣的計畫中認識不同領域的人,可以互相合作,研發出新的東西。但如果你的東西沒有「比人家便宜,比人家好,比人家快。」這三個條件之一,也可以不用浪費時間去做成產品了。

蔡東孟博士以生物創新產業為例,在研發產品時必須自我評估,該產品的市場有多大?會影響到誰的利益?競爭者有誰?好用嗎?風險性?其中生醫產品最重要的就是「有效性」和「安全性」,醫師已有既有的經驗判斷和方法,不需要冒險去使用新的東西,但一旦改變了醫師治療方法後,後面的商機就很大。以「達文西手臂」為例,達文西外科手術系統推出時不被醫界接受,傳統的手術一定是醫師在病人旁邊親自操刀,其股價曾經低迷到7塊美元,後來該手術系統應用在前列腺切除術有很好的效果,慢慢的也開始應用在婦科、心臟科等手術,到目前為止全球每年有30%的成長率。

要創業不能不談到利潤?蔡東孟博士直言,利潤不夠時也沒有人願意幫你賣產品,所以在設計產品方向時,要同時考慮市場大不大,是否能產生足夠的利潤?而演講最後,蔡博士讓同學分組摺紙飛機,再將摺紙飛機的步驟畫下來,看看是否別人可以依照你的圖說,摺出一樣的紙飛機。這個分組遊戲,讓大家知道設計出消費者一目了然,安全又清楚的說明書非常重要。

沈祖望老師開的通識課程「創新設計」,邀請台灣業界具有創新創業經驗的老師與學生分享,除了慈大同學選修外,還有東華大學,甚至很多師生旁聽。東華大學資管系蘇庭表示,修這堂課可以接觸和大學老師不一樣的業界老師們,了解他們的創業過程很有收穫。慈大醫學系林琨桓認為在這裡聽到了商業角度的思考方法。人發系葉承運同學希望能夠透過與大家合作的機會多多訓練自己團隊合作。
幾乎每堂課都會來旁聽的公衛系謝婉華老師也鼓勵同學們多多來參與,她表示其實在國外很多學生大二就會開始嘗試寫計畫,學習創業,每堂課邀請不同講師可以學到不一樣的經驗,同學可以從中多元學習,相信會對未來人生規畫很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