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大舉辦線上服務系列課程

SDG17, SDG3, SDG4, 服務,交流, 活動報導

(文圖/教資中心服務學習組)慈濟大學教資中心服務學習組於日前舉辦一系列的志願服務培訓課程,

sdg17全球夥伴
sdg17全球夥伴
慈大舉辦線上服務
慈大舉辦線上服務

一連三場內容精彩豐富的課程,主要為培訓學生具備線上服務能力,從實務第一現場的服務經驗分享,到如何設計線上服務課程與線上工具的使用,讓參與課程的同學們能更了解目前線上服務課程的趨勢之外,更是激發他們未來在設計線上服務課程的教材靈感與方向。這也是聯合國在2015年所訂立,SDGs17促進目標實現的夥伴關係,持續發展目標展開有意義的教育,使學生志願服務方案能更加完善。
面對疫情的不確定性,許多課程逐漸轉型成線上模式,但服務學習多以實際與個案互動或陪伴為主,要轉為數位化服務較為不易,為克服線上服務的挫折困難與延續志願服務的經營,服務學習組特別舉辦線上服務學習培訓課程,提供給志願服務團隊或是個人於線上志願服務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挫折等,協助團隊及個人於短時間內進入狀況及提升服務力。
服務學習組張麗芬組長表示:「實體的服務可以立即感受到服務對象帶給你的感動,可在冰冷鏡頭的另一端要如何說服自己,自己的服務還是很有意義的,與服務對象的連結依舊還在。」因此,當實體服務轉換成線上之後,對於服務者與被服務者都需要時間來適應,希望透過此培訓課程,能縮短這過渡時期。
本活動邀請任職於洄瀾親子館的曹淯傑(玉米老師)分享線上服務經驗,帶來學齡前幼兒線上帶領的活動籌備、行銷及舉辦細節的分享;也邀請獲得教育部青學獎的林亼鈺老師,林亼鈺老師擁有豐富的國中輔導老師經歷,同時也擔任慈濟與伊甸基金會線上課程志工,現於慈大教育研究所進修。林亼鈺老師從情感經營、線上多元互動方案規劃執行,也分享了志工經驗,腦麻青年的線上陪伴等,在這一段分享,讓人聽得入迷,青年學生的傾身投入,具備著服務熱忱與專業輔導,融入數位力,打破資源的結界,讓愛傳出去。
下午時段則由數位教學組林宥甄專案經理帶領,宥甄老師有著多元服務及數位方案推動執行的經歷,透過學習單、行走式35元意見交流活動,帶領服務團隊們分析服務對象、服務目標、設計教學方案等,「google meet只能進行線上活動嗎?」林宥甄老師也讓現場學生一起體驗如何結合線上和實體活動,讓學員實際找人合喊“我愛慈大”完成任務,透過宥甄老師的動態活動規劃,學生們與夥伴們的想法多方交流,對自我志願服務的驅動力,有著反思、重構及執行的深度學習。
最後由數位教學組組長林惠茹老師以被服務者家長的角度來分析數位工具的教學,她以10張家中小孩線上學習的樣貌作為例,邀請學習者以逛畫廊的方式,選出三個自己最感興趣的照片,結果最多人選的是線上學魔術,林惠茹老師以這個結果,進行執行者的籌備面分析、父母端的觀察分享及小孩學習過程情況分析,接著以黃金圈法「why、how、what」如何啟動學習者的內在動機與學習架構,或許我們認為「數位」可以解決很多問題,但要如何打破沒有溫度的硬體設備,讓這些工具的阻力變助力,都是靠設計、貼心與細心來圓滿的。
張麗芬組長:「因數位落差,很多孩子在數位學習上是被忽視的,所以不管是實體服務或是線上服務,任何的連結對孩子都是有意義的,讓他們知道原來還有大哥哥大姊姊在關心他們。」因此,鼓勵同學們投入志願服務學習,除了能感受付出的喜樂之外,也能使被服務對象們感到社會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