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大師生體驗台灣飲食文化

SDG12, SDG13, 活動報導

刈包是台灣人從小吃到大的國民美食小吃,除了好吃外,還有特別的意義喔!象徵將一整年不好的厄運吃掉,

迎接來年事事順利,也因形狀像一個飽滿的錢包,取其財富滿足的喻意。歲末年初之際,人文處於慈濟大學人社校區舉辦「歲末迎春–手作體驗」活動,透過蔬食刈包及豆皮的製作,師生聚集一堂歡慶新的一年,現場也有來自不同國家的學生參與活動,體驗傳統的台灣新年飲食文化。

人文處邀請到慈誠懿德會賴素泳媽媽到場一展身手,透過簡單易懂的解說,讓從來沒有嘗試過手作料理的同學們也能快速上手體驗如何將豆漿自製成豆皮。素泳媽媽提到:「自製的豆皮不僅天然,更是比起賣場中的豆皮多了一絲甜味。除了乾煎的方式能保留豆皮的原味外,將豆皮加入豆漿、味噌湯中,也都是很棒的品嚐方式。」

剛來到台灣兩個多月的華語中心同學張子揚分享:「這是第一次作豆皮,也學習嘗試自己煎。以前雖然偶爾煮飯,但這是新奇的新年體驗,若未來有機會也會嘗試自己做看看。」

本次活動除了手工豆皮製作外,更讓同學們體驗傳統刈包DIY,以紫米及野薑花為刈包原料,還有黃瓜、花生粉、酸菜,更加入了生菜、豆皮、九層塔及媽媽自製的素紅燒肉等,採自助的方式,同學們皆可以依照自己的口味喜好,動手添加喜愛的食材。最特別的是,賴素泳媽媽貼心的為大家準備月桃葉為盤,減少一次性的包裝紙。

體驗台灣飲食文化
體驗台灣飲食文化

人類發展與心理學系曾怡瀞同仁表示:「第一次知道原來刈包象徵著將一整年不好的厄運吃掉,迎接來年事事順利。除了DIY刈包,手做豆皮,也能與同事們一起聯絡感情。學期末還可以有這樣的相聚,珍惜這樣的時光,感謝人文處舉辦這次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