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第一個參與式驗證共保系統於豐濱成立

SDG 15, SDG12, SDG17, SDG8, 服務,交流, 活動報導

東部第一個PGS參與式驗證共保系統「東海岸PGS沙瑟拉(Saselal)」正式成立,由28位豐濱雜糧產銷班(第二班)共同討論,

在農糧署、花蓮縣政府農業處、縣議會農業小組、豐濱鄉公所、豐濱鄉靜浦社區發展協會等各合作夥伴關係人、專家學者的見證下,制定共同願景,以阿美族的沙瑟拉(Saselal)團隊精神、互助協作Mapapaliw(麻巴巴溜)、發揮Pakelang(巴哥浪)傳統,共同經營美好的土地。
為促進豐濱鄉農業發展,慈濟大學USR中心與豐濱雜糧產銷班攜手推動PGS參與式驗證共保系統「東海岸PGS沙瑟拉(Saselal)」,豐濱鄉有機雜糧產銷班在慈濟團隊支援以及產銷班團的合作下,產銷班收入逐漸增長,生產之印加果油銷售成績也逐年上升,在111年度花蓮縣模範農民表彰暨績優農業產銷班的活動中,獲得績優產銷班的佳績。能夠成為花蓮第一個PGS系統,產銷班班長黃榮輝表示:「PGS可以讓消費者及合作夥伴人透過實地產地的參訪,安心購買我們的農作物產品,農民做的快樂,所有生物恢復大地元氣,達到跟大地共生、共存、共享的環境。」
產銷班農友們都是豐濱鄉靜浦村的阿美族人,靜浦位於秀姑巒溪出海口,是太陽升起時最美的地方,也稱太陽的部落,有北迴歸線界標、泛舟場域,未來也期待以「東海岸PGS沙瑟拉(Saselal)」讓台灣人認識這個美麗的地方。目前產銷班農作物主要以印加果為主,邱奕儒教授與產銷班班長黃榮輝多次共同帶領著班員討論種植現況,分享彼此的種植經驗、面臨的困難等,也建議農作物多樣性,透過各作物的深根淺根,讓大地回歸原始生態,讓土壤更健康。
甚麼是PGS,消費者還是很陌生,慈濟大學邱奕儒教授向大家解釋有機認證的歷史,最早有機1.0是早期專家學者發現到水質空氣不再乾淨、魚、蜻蜓也逐漸消失了,反而暴增小黑蚊,所提倡的有機機制,但後續遇到的問題是大家都自稱自己的產品為有機,沒有標準,質量參差不齊。有機2.0即是第三方認證,第三方透過有機法規的標準機制來審認,但須支付認證費,由審認委員實地稽核來為農友認證。
有機認證3.0強調永續發展,不再僅僅是有機農作,注重的是整體環境,以花蓮第一個「東海岸PGS沙瑟拉(Saselal)」為例,邱奕儒老師進一步說明:「除了有機認證的基礎外,也在其中加入部落文化、故事以及整體環境、經濟產業等,讓有機不再僅僅只是有機,而是打造永續環境的開始。」由產銷班班員討論出的共同願景將秉持阿美族年齡階級共同承擔責任的合力Saselal(沙瑟拉)的團隊精神,共享團隊的成果與美好;也透過互助協作Mapapaliw(麻巴巴溜)的精神,沒有一個人被忽視。維繫著阿美族與森林共生及維護生物多樣性的永續傳統。發揮Pakelang(巴哥浪)傳統精神,共同協力完成任務,透過檢討,抑惡揚善,讓團隊一次比一次更好。
規範融合了當地文化特色,讓有機3.0PGS非僅是生硬的規定,而是形成一個最合乎當地文化的有機認證。透過PGS善用彼此的資源,將簡單的農業與小旅行以及食農教育結合,整合豐濱鄉的未來,進而發展出各種產業,製造更多在地就業機會,積極營造好山好水的生態外,也期望以此促進部落青年可以回鄉安居樂業的未來、文化傳承的永續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