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校園植物生態碳收支盤查

SDG11, SDG13, 日誌, 活動報導

(圖文:總務處) 植物的生長和繁殖能夠吸收和固定大量的二氧化碳,將其轉化為植物物質和氧氣釋放到大氣中,進而以森林碳匯方式抵消溫室氣體。慈濟大學透過「慈濟大學校園植物生態碳收支盤查」,與東華大學環境暨學院生態及永續科學跨領域研究中心研究團隊以校區正射影像圖資與QGIS軟體監測和分析慈濟大學校園現有植被碳匯量,關注校園植物對於碳收支的影響,進而制定淨零減碳儲能策略,以減少校園內的碳排放量。

慈濟大學校本部及人社校區環境組成
資料來源:慈濟大學校地與保水面積統計

因應地球長期氣候變遷,聯合國重視氣候變遷帶來的風險,陸續通過多項國際協定公約,宣示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對於永續發展與世代正義提出具體行動策略。
臺灣以科技研發和氣候法治為基礎,推動能源、產業、生活、和社會的綠色轉型,並提出十二項關鍵策略,包含風電/光電、氫能、前瞻能源、電力系統與儲能、節能、運具電動化及無碳化、資源循環零廢棄、碳捕捉利用與封存、自然碳匯、淨零綠生活、綠色金融與公正轉型,進而達到2050年淨零轉型的發展目標。
慈濟大學自創校初始,即以環境保護和永續校園為旨,規劃校園配置與營運管理,2009年簽屬塔樂禮宣言;2014年加入臺灣綠色大學聯盟,成為永久會員學校,擬定《慈濟大學推動永續校園、綠色大學政策報告書》,推動永續校園和綠色大學工作,持續推行節約能源,包含太陽能光電、雨水中水回收、照明自動系統、道路透氣透水磚、廢棄物減量回收和綠美化等校園改善措施,並透過環境教育學程、辦公室環保活動、蔬食餐飲,提升校內教職員生的環境意識,落實於校園生活中。
慈濟大學推動綠色大學的成效受到世界綠色大學(UI GreenMetric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評比的肯定,各分項指標大多已逐年改善,總評分和排名也持續提升。

慈濟大學歷年之世界綠色大學(UI GreenMetric University Eankings)分項指標評分
資料來源:UI GreenMetric (2023) https://greenmetric.ui.ac.id/rankings/ranking-by-campus-area-2021/small

慈濟大學推動「校園植物生態碳收支盤查」,希望透過森林、植物從大氣中吸收碳達到自然碳匯,本校盤查執行期間為2023/02/01至2023/11/30,得以模型推估2050年碳匯量。這也反映本校對於環保和永續發展的高度重視和責任感,也希望透過這樣的行動,引領更多的人們關注環境問題,並且為地球的健康和未來做出貢獻。(文:總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