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病毒引起血小板低下」的新見解,獲學界引用

榮譽消息, 研究成果

孫德珊老師研究生
登革病毒(DENV)會藉由蚊子為媒介傳染造成登革熱,若第二次感染則會產生有致命危險的出血性登革熱。血小板低下(血液中血小板的數量過低)為登革熱患者常見的病徵,在出血性登革熱患者則更為嚴重。目前對於登革病毒如何造成血小板低下的原因不是太清楚。慈濟大學生命科學院分子生物暨人類遺傳學系孫德珊教授、張新侯教授研究團隊與門諾醫院婦產科合作,發現登革病毒可以僅藉著登革病毒表面的蛋白質-套膜蛋白domain III (DENV-EIII)與骨髓中血小板的前身(巨核細胞)結合,不須進入細胞進行複製,即可讓巨核細胞死亡,使巨核細胞無法製造血小板,造成血小板低下。這些成果於2017年11月發表於Virulence 國際期刊 (IF = 4.665; Rank = 12/84 in Infectious Diseases),此結果一發表即引起注意,已被三篇關於登革病毒研究的綜論 所引用。

因全球暖化及交通頻繁之故,造成登革熱的流行在熱帶及亞熱帶地區日趨嚴重,台灣也包括在內。全球每年受到感染的人數已近4億人口,加上目前尚未有有效可用的疫苗,因此造成社會及國家的負擔,也讓民眾人心惶惶。對於登革病毒如何造成血小板低下的原因有許多種不同的機轉,包括登革病毒自體抗體 (anti-NS1)造成血液中血小板的清除或消耗,登革病毒引起骨髓抑制….等。孫德珊教授的研究發現登革病毒僅靠其表面的套膜蛋白domain III (DENV-EIII)與巨核細胞結合,即可造成血小板低下,此發現除了提供登革病毒如何造成血小板低下的新見解外,亦可應用於開發抗體或小分子藥物抑制登革病毒與巨核細胞的結合,應用於預防及治療登革病毒引起的血小板低下。

孫教授表示此項研究成果主要由去年自慈濟大學醫學科學研究所博士班畢業的林冠伶同學完成,其間有賴校內連續六年的整合型計畫及校外科技部計畫的支持,慈濟大學動物中心及貴重儀器中心的優良設備也是促成研究成果的助力。

論文連結:

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pdf/10.1080/21505594.2017.1343769?needAccess=true

孫德珊教授實驗室網站: http://dssun.tc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