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跨文化工作世界中的人文教育

活動報導


(文:余湘淇/照片:鄧建中)慈濟大學教育傳播學院張景媛院長29日受邀至慈濟大學學群營分享 “未來跨文化工作世界中的人文教育"。為什麼要談人文教育呢?張院長提醒家長及學生們都需要注意未來的時代趨勢,當科技不斷向前進步的同時卻衍生出愈來愈多的爭議問題,就必須回到「科技以人為本」的概念,思考科技發展的背後所潛藏的人文議題及該培養哪些能力才能適應時時變遷的世界?

我們要探究的核心問題是“大學生如何面對未來跨文化的工作世界”, 張院長首先提到學生必須認知目前已經是全球化、科技化、資訊化的時代,要時時問自己下列問題:自身有跨文化接觸的經驗嗎?對未來工作世界的想像是什麼?聽過哪些求職的故事或經驗? 自己要如何準備並面對未來的挑戰?演講過程中,張院長舉出未來百年科技發展的預測,和台下學生們共同想像未來光景。張院長也不忘強調,科技發展不能一味向前衝而沒有思考後續可能產生的問題,因此,我們必須意識到「人文素養」與「邏輯思辨」的重要性。

每個人都能尋求對個人發展最適合的方式,但是,不論在地化、國際化,都需要尋求變化並且離開自我舒適圈,與外界多方互動,才能培養出良好的適應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慈濟大學的教育傳播學院近年推動「院實體化」,包括:行政、教學、硬體的整合與「社會責任的整合」,加入許多新概念,要與學生共同打造邁向國際化的慈濟大學。談到教學整合,教育傳播學院規劃院內學生要科技與人文並重,提供跨院的廣播學程,這個廣播學程不只跨系,而是全校的學生都能夠修習;院共同課程包括:生命教育、情感教育、資訊製作、社會學及未來想像與生涯發展等。課程方面統合了全校資源,包括:醫學院、人文社會學院、通識教育中心、師培中心及體育中心的師資,目的在培養學生多元的核心素養,學生在探索激發自我潛能,培養分析思考與革新的能力。

演講最後,張院長也勉勵學生,面對改變的未來,要有預測的能力,思考未來的各種可能性,並參與各種國內外的活動,讓自我擁有批判思考和分析的能力、領導與影響社會的能力、活化學習策略的能力等,為自己的未來做好準備,兼具科技與人文並重的知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