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大辦「護理引領全球健康國際研討會」

活動報導, 研討會

032
慈濟大學今天舉辦「護理引領全球健康國際研討會」,邀請到台灣、泰國、印尼、韓國、越南等地護理專家分享,配合政府新南向政策,台灣在醫護教育和醫療政策上有許多值得向各國推廣的經驗,透過研討會,也能讓慈大師生認識其他國家如何進行護理照護工作。

今天研討會有包括衛福部、泰國瑪希敦醫學大學、清邁大學、那黎宣大學、印尼大學、韓國慶熙大學、慈濟大學、慈濟醫院、花蓮縣護理師護理公會、亞洲健康素食聯盟等專題演講。四個主題包括有有全球化健康議題及人口健康,護理健康促進和人文關懷,護理影響健康照護成效,靈性與輔助療法的護理照護等。研討會一開始,由慈大原民社同學穿著傳統原住民服飾,表演原住民舞蹈歡迎來自不同國家地區的貴賓們,最後並以布農族語”嗚妮南,米糊咪桑”謝謝大家遠道參與研討會。

慈濟大學學務長謝坤叡致詞表示,雖然今天外面有點冷,但會場卻是很溫暖的,因為這裡聚集了不同國家的護理專業人員和學生,現在全球都非常重視護理人員,各國之間的交流格外重要。
台灣有很多驕傲的經驗,衛福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司長蔡淑鳳分享,包括全民健康保險,醫療體系,醫學教育和防疫經驗都值得向世界推廣。蔡司長在演講中介紹台灣的全民健康保險和長照2.0。提到台灣不只面對快速老化,還有少子化的問題,過去以家庭做為支持的照護系統因為家庭結構而改變,未來政府的長照政策希望可以讓每個人放心的變老。
同時蔡淑鳳司長也提到護理人員離職率的問題,根據統計,護理人員在30歲和40歲時是離職最高的比例,蔡司長表示,台灣護理人員有85%是在醫療院所工作,若能夠加強社區護理這部分,護理人員可以從事居家護理,社區護理,將可以延長護理的工作壽命,讓護理人員除了在醫院外也能找到其他發揮的功能。

近年來全球移民急遽成長,其中包括國際難民的增加,泰國的難民營,有來自40多個國家,說超過40種不同的語言的國際難民,他們無法工作,沒有醫療支持。泰國瑪希敦醫學大學護理學院助理教授Supapak Phetrauwan表示,難民在逃難的過程中,可能會遭受到營養不良,身體受傷或是心理問題等,但因為文化和語言的不同,在幫助他們的過程中會遇到溝通的障礙。而瑪希敦大學開始重視到難民的健康問題,幾年前加入慈濟基金會在聯合國難民營的義診活動,並帶領護生一起投入。瑪希敦大學與慈濟大學是姊妹校,慈濟大學到泰國交流的學生也一起加入義診。今天會場上有6位曾經參加義診的同學分享。

護理系三年級的蕭佩慈同學今年參加姊妹校交流和聯合國義診,蕭佩慈表示,參加跨國的活動可以打開自己的視野,不會只侷限在台灣護理工作的困境,也能透過看到不同地區的護理工作,認識到護理人員的服務可以更寬廣,包括走進社區等,都是另一種選擇。而慈濟大學積極走向國際化,尤其是配合政府的新南向政策,加強與東南亞國家的交流,自11月12日起,也有來自泰國的學生到慈大進行四個星期的學習,泰國學生Pongsatorn表示,透過國際交流可以認識不同的文化,學習新的護理技術,他認為對於未來進入臨床對待病人會有很大的幫助。

除了演講分享外,會場外還有海報展,以及由護理系同學精心製作的參加研討會各國護理人員的制服Q板大型海報。護理系主任彭台珠表示,藉由舉辦國際研討會擴大學生的視野,同時各國護理專家們互相鼓勵如何在不同的地區運用專業,促進維護每個人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