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大「創新設計課程」期末成果發表

活動報導


(圖/文教資中心提供)由107高教深耕計畫推動的通識「創新設計」課程,於6月29日辦理期末成果發表,共有11組同學報告,每組同學都非常用心的準備,不僅簡報製作精美完整、還另外拍攝了作品製作過程及運用的影片,會場亦實際操作連日熬夜趕出的成品,此外,「滴水不漏」這組同學還以短劇的方式演繹創意發現的情境劇,物治系的同學亦結合其專業背景製作醫療上使用的「智療鏡」,任課老師沈祖望表示:「很驚豔、很感動同學們的表現,每組同學都創意無限且充份落實Maker自創者的精神」。創新設計課程是一門充滿創意、發揮想像、動手實作的課程,歡迎尚未選修的您,加入我們的行列。

創新設計課程當初規劃課程的概念,就是希望同學發掘生活周遭的問題,並思考創新與解決的方案後,產出成品,但重點是同學思考的過程,今天發表會是同學們將創意展現的時刻,同學們皆卯足全力用心發表。第一組「滴水不漏」是改良男生小便斗的設計,設計緣由係因男同學上廁所時常發生小便時尿液濺到自身的情形,為此,該組同學製作了問卷,有70%的同學有以上困擾,於是同學們想到「以水製水」的概念,透過管路運送出一排的水層,以抵擋尿液滴落後濺起的水珠。概念圖上左。

第二組「滅蟻風爆」,醫學系的蘇子軒同學發現4月梅雨季一到,因為濕度高的關係,飛蟻大軍就開始侵襲各地燈火通明處,不僅店家無法做生意,一般住家也都得摸黑做事,傳統的解決方式是使用滅蚊燈,但滅蚊燈聲音大、光線又讓人眼睛不舒服,於是蘇同學思考,飛蟻最喜歡什麼?飛蟻最愛在什麼地方出現?再思考要用什麼方式滅蟻,他想到利用特斯拉電圈產生強光強高壓來電暈白蟻,在於下方製作魚缸接白蟻,讓魚將白蟻吃下肚,即可解決白蟻屍體的問題;而在非梅雨季時,特斯拉電圈亦可變身為裝置藝術並結合影音成為觀光景點。

第三組「智療鏡」,物理治療系王昱翔同學發現台灣腦中風的患者很多,但治療師在醫院工作負荷大,無法兼顧業績量與治療品質,於是他想運用「鏡像療法」幫助中風患者復健,延伸期中報告所學的智慧鏡,於鏡中加設治療師的錄音檔,鏡子上方有指示語,示意圖或影片,當患者不知如何做時可以看著鏡子做,再於鏡子上加裝攝影機,治療師可透過攝影機檢查患者動作正確與否,並可以監督病患是否有確實做好、做對,智療鏡不僅可分擔治療師的工作,使醫療品質得以維持,病人亦可在家自行復健。
第四組「智慧盆栽」,醫學資訊學系林青陽同學發現很多想種植物的人卻又沒辦法常常去照顧盆栽的人,於是設計智慧盆栽,可以解決盆栽的土壤濕度無法確切知道的問題;於盆栽外裝設小型LCD螢幕,透過放置在盆內的Sensor,及時顯示濕度,且能夠上傳雲端和智慧鏡子上顯示,讓使用者不管在哪都可以知道自己盆栽的濕度,不需要常常關注植物需不需要澆水。此作品看起來雖簡單,但其實製作的過程相當繁複,而且需要寫程式的技術,在Raspberry上透過Python程式去接收藍牙所回傳的數據,存到本機存為json格式再顯示到智慧鏡子上面,而另一部分則經由API去上傳到 thingspeak 上來作為雲端的儲存。

其他各組的設計作品,包含三軸穩定器,拍攝影片不發抖的好物,因為市面上三軸穩定器都要價4000-5000元,同學覺得太貴,於是有了自己動手做的念頭;環保捕蚊器,被蚊子吵得無法入睡,傳統捕蚊器又吵又亮,於是同學想到用吸入式捕蚊燈結合魚缸的環保捕蚊器,Magic Mirror 2.0,此為智慧鏡的進階版,因發現原設計的智慧鏡智光線不足、散熱不佳且無收納空間,故另加裝LED燈條,讓光線更集中聚焦,再加裝排熱散增加氣流循環,最後再安裝一組櫃子增加收納空間。

上完課程後,同學們都收穫滿滿,醫學資訊學系林青揚說:「這堂課有機會可以去工研院使用到各式各樣專業的工具及設備,課堂進行方式也不是傳統老師講學生聽,而是可以隨時提出自己的想法或創意,期中及期末時,又能動手做自己想做的創做,非常有意義的課」。兒童發展與家庭教育學系校友紀慈軒說:「科技使人方便,但讓人們失去思考,人因為消費行為而失去了了許多學習及手作的機會,我很羨慕歐美國家他們總是自己動手做自己需要的東西,因為這堂課的緣故,讓我能有更多的手作經驗,這堂課讓我學到『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慈大創新設計課程(Innovation Design)粉絲專頁,等您來加入!

1062學期「創新設計課程」期末成果發表10組創意家名單:
1. 滴水不漏:陳天心、吳育豪、葉偉倫
2. 滅蟻風爆:醫學系蘇子軒
3. 智療鏡:物理治療學系王昱翔
4. 智慧盆栽:醫學資訊學系林青陽
5. 三軸穩定器:醫學資訊學系何星邑
6. 環保捕蚊器:醫學資訊學系
7. Magic Mirror 2.0:生命科學系王奕舜、石智安
8. 藍芽網路分享器:醫學資訊學系楊耀富
9. 全息投影:醫學資訊學系吳承軒、周芷安
10. Mountaineering桌遊:醫學檢驗技生物技術學系林愫湟
11. 獵刀:兒童發展與家庭教育學系紀慈軒(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