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汙染.畜牧養殖 細菌進化恐無藥醫?

SDG17, SDG3, 新聞影片

(來源:大愛新聞) 抗生素產生抗藥性,除了發生在人體之外,另一個威脅,來自環境汙染,包括藥品亂丟、回收不確實,以及早期畜牧業飼養,預防性地投藥所產生的危害,現在正由人類承受惡果。如果抗生素的管理沒有做好,持續養出超級細菌,那麼就像回到抗生素出現之前的世界一樣,對於細菌,將陷入無藥可醫的窘境。

結束感染科看診,繼續追蹤其他科別開立抗生素是否夠精準,這是感染科的日常。

台中慈院感染科主任 王瑞興:「這樣的過度用藥,我們會擔心說將來會不會,第一個,(抗生素)用過頭,造成一些病人個體負擔以外,在整體的環境來講,會有所謂抗藥性的問題。」

慈濟大學國際學院長 林光慧:「細菌有一個厲害的點,它就是會平行的基因轉移,我(細菌)獲得了好處,我想要我(細菌)這個族群活下來,我可能就會把這個超級抗藥基因傳給同類,或甚至傳給不同類。」

如果沒有按照醫師處方吃完抗生素,等於是給危害人體的細菌練功變強的機會。

慈濟大學國際學院長 林光慧:「可能醫生開給你3天抗生素,你吃了2天就覺得,我好得差不多了,你就不吃,可是你身上可能還有1%還沒被殺死的(細菌),它就會活下來了,這個抗生素用下去,亂丟,可能(環境中)會有一大群,99%都殺死,可是1%它活下來的,它就會變成抗藥細菌,然後就會傳播啊。」

過期或變質的抗生素、抗癌藥物、荷爾蒙、免疫抑制劑,以及管制藥,全都必須回收,以醫療廢棄物妥善處理,否則進到環境危害,最終又回到人類身上。來自畜牧業的威脅,同樣是一道難解的習題。

中興大學動科系教授 李滋泰:「萬一動物也用(抗生素),間接地傳到人,對於人類在未來使用藥物上面,可能會產生一些困擾,現在目前整個國際趨勢,就是希望減少(動物使用)這些藥物,對於可能造成超級細菌的問題。」

台中慈院感染科主任 王瑞興:「當這些細菌或抗藥性菌株出現,造成疾病危害的時候,我有沒有武器可以來解決這個問題,因為如果解決不了這個問題,那就是細菌解決了我們這個個體。」

人類研發抗生素新藥的進程,遠遠不及細菌變異的速度,治不了超級細菌,就像回到還沒有發明抗生素的過去,醫界憂心忡忡的末日景像,真的會出現嗎?避免這樣的未來,需要全民一起努力。

李雅萍 廖學信 李岳為 鄧明怡 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