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發心辦音樂治療場 邀李承宗解析音樂治療

SDG11, SDG17, SDG3, SDG4, SDG8, SDG9, 活動報導

(文/照片:人發心系) 人發心系在高教深耕計畫支持下,11月24日舉辦名為「心的光譜:照護心理治療的多重面向」的音樂治療場。邀請東海大學通識中心兼任助理教授、班多紐手風琴家李承宗擔任講師。讓參與學員有機會深入瞭解音樂治療對於身心健康的影響,以及探討為何人們喜歡聆聽悲傷的音樂。

講師李承宗將從多個角度分享有關音樂治療的知識,包括音樂如何牽動情緒、對感受的影響,音樂治療與音樂作品對身心健康的可能幫助,以及從演化觀點探討音樂對人類社會的意義,還有如何透過音樂了解人類行為。

慈濟大學人發心系彭榮邦主任並與李承宗講師進行對談。透過對談探討李承宗老師如何斜槓不同的領域,以他在美國密西根大學神經科學博士的背景,如何跨足到班多紐手風琴的領域。對話中還涵蓋李承宗的研究與生活的交匯,以及音樂治療對他自己在臨床心理領域的指導學生和研究上的影響。

最後,李承宗講師帶來班多鈕手風琴,向學員介紹這種特殊的樂器。他解釋了班多鈕的來歷和特點,強調其在阿根廷探戈文化中的不可或缺。「班多鈕手風琴到底有多怪呢?它甚至曾被人形容為『魔鬼的樂器』!」李承宗解釋,主要是因為它的鍵盤排列沒有規則,跟其他鍵盤樂器相較,班多鈕可能是唯一一個左手鍵盤跟右手鍵盤的音高排列完全無邏輯規則的樂器。感覺上就像是把鋼琴每個鍵拿下來,把原來照音高排列的順序打亂,亂數排列的感覺。而且更慘的是,音高排列方式不一之外,左手、右手的按鍵數量也不一樣。同個按鍵,風箱打開時與跟關風箱時所發出的聲音又不同,等於說右手要硬背下兩套的鍵盤規則(一套開風箱、一套關風箱的指法),左手兩套,還要能夠適時的切換!他透露,由於班多鈕的特殊性,被形容為「魔鬼的樂器」。他以一首動人的來自阿根廷的曲子「秋日的狂想」為活動劃下完美的句點。

活動結束後,學員紛紛給予正面回饋。一位學員表示:「講師的演奏非常精彩!透過音樂了解心理學更寬廣的面向,也了解療癒人可以透過很多管道。能對音樂治療有基本認識機會真的難能可貴!」

慈濟大學人類發展與心理學系表示,這場音樂治療場不僅為學員提供了對音樂治療的深入理解,還為他們展現了班多鈕手風琴的獨特之處,讓學員在音樂與心理治療的世界中有了更寬廣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