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發心理系學生帶領人我關係

SDG10, SDG11, SDG17, SDG4, 活動報導, 社團活動

(文:呂姿穎/照片:劉明哲、呂姿穎)慈濟大學 USR HUB 計畫秀林鄉崇德國小的「人我關係」校園巡迴計畫開跑了。李雪菱副教授帶領人類發展與心理學系學生進部落,透過OIDR(破冰、主題、互動、回饋)的教學,開展了一系列「人我溝通」、「自我認同」、「閱讀理解」的課程。

慈濟大學人類發展與心理學系大二、三、四共計四十五位同學選修「家庭、學校與社區」課程,在長達一個月的準備歷程中,進行了田野踏查、訪談、課程設計, 12 月 1 日他們到崇德國小七個班進行教學,課程包括:人我關係的繪本閱讀、人際互動模擬、團隊活動、自我認同黏土偶製作,期能讓孩子們在兩個小時的時間裡,透過真實的陪伴以及實質地接觸,學習人我的建立、練習因應衝突與和好之道。

李雪菱副教授邀請崇德國小謝易成校長與大學生們分享,大學生表示,與部落師長、學生在長時間的互動後,他們更能完整地回應到課堂所學的理論基礎,也才了解在「家庭、學校與社區」課堂上提到的提升文化資本與家庭資本的意涵。學生很感謝慈濟大學 USR HUB 計畫的資源,也感謝老師帶他們策劃整個巡迴教學,讓大學生深刻地看見自己能做的還有更多。

慈濟大學人發心系副教授李雪菱表示,這次活動是未來兩年一系列 USR HUB 計畫的暖身活動,與校長、部落耆老建立關係是事前很重要的工程。觀察員李芳瑜表達:「大學生將課堂所學的家庭資本理論連結部落家庭背景,他們所進行的系列課程設計相當深刻。」研究助理呂姿穎感受到李老師引導學生發展課程、田野工作,深入了學童家庭背景後所發展出來的課程,整體活動很不同於一般服務學習。

此次的課程不僅國小的學生覺得好玩,大學生們也受益良多,大二王梓圳同學在受訪時表示:「大學能做的就是對他們建立更深和長久的鏈接,唯有繼續不斷的交流和溝通才能發揮我們大學的作用。」另一同學小姿則表示:「課程的設計兼具理論和實作,可以理解理論的高深之處,又可以讓我們多增加對事物的看法;實作則可讓我們學習如何設計主題跟我們想要幫助的人互動。」「謝謝老師帶我們出門實際探查,我覺得這種機會是很難得的。」大三葉云翰同學更表示:「活動本身只是一個媒介,能夠引發孩子們的興趣,進而跟他們產生互動才是最重要的。」

大學生的到來在國小中也引起不小風潮,學生們蜂擁而至,更在課堂結束之時喊道:「謝謝哥哥姊姊的照顧,我愛你們!」並於回饋單中寫下感謝,或將自己的作品獻給哥哥姊姊,最後更熱情地擁抱哥哥姊姊,依依不捨地告別。

此次慈濟大學 USR HUB 校園巡迴教學之後,在崇德國小謝易成校長的帶隊下,四十多位大學生走入鄰近社區,除了更認識學生們的生活環境,實際的走訪與接觸,更讓同學們對於「家庭、學校與社區」的理論核心、助人實務專業,有了更深一層的體悟。

團體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