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大消費責任.地方創生

SDG12, SDG17, SDG4, 新聞影片, 活動報導

(新聞來源大愛電視)

2023年世界綠能大學評比揭曉,全球82國、1183所大學參與競逐,慈濟大學斬獲全球第185名、台灣第14名的佳績,為了打造綠色節能低碳環境,慈大在2019年推動成立「食在永續消費合作社」,結合在地小農,期盼善盡社會責任,用有意識的消費行為支持永續生產,用實際充分展現綠色承諾。

「這是我要上架的有機香蕉,這個是翼豆。」

星期一小農送菜時間,綠油油新鮮蔬菜都是當天現採,推動大學社會責任,因應氣候變遷,慈濟大學2009年在校園成立「食在永續消費合作社」。

有機農夫 陳文貴:「這邊很多的教職員還有學生,對這個有機的認知,有更廣義的瞭解。」

有機農夫 廖中豪:「有機跟友善這一塊,對農夫也好 對土地也好,能夠永續的經營,這也是農民所想要的。」

食在永續合作社店長 廖秀珊:「在這過程中(裸裝)盡量不要產生,額外的一些垃圾 一些塑膠,用減塑的方式。」

「今天的莧菜有兩種,這是有機標章的莧菜。」

慈大希望用消費力量友善環境、清淨源頭。

民眾 劉小姐:「他們的菜 我們吃到的是,有機無毒啊 所以安心。」

慈大公衛系副教授 謝婉華:「這些農產品的選購,其實都是花蓮在地有機,友善耕種的 我們的消費,其實就是給他最大的支持,我們支持他,其實也會回到我們自己身上。」

「雨來菇比較好養。」

增加有機小農銷售通路外,學生還深入鄰近部落,其中協助佳民村雨來菇研發運用生物醫療,創造林下經濟新氣象,慈大獲得國家新創獎肯定。

太魯閣青農 林秀瑛:「可以讓大家認識我們,整個佳民村在做什麼樣產業。」

佳民村民 方慧茹:「帶動整個部落一些經濟啦,也可以幫助部落的婦女啦,或者是說青年學子。」

慈大USR研究教學中心主任 江允智:「學習不是只是在教室 學習應該要,跟我們生活實際情境結合,以他們(部落)的需求,當成我們課程設計的目標。」

花蓮小農、在地商家,每月一次大學設攤的低碳環保市集,以改變飲食、消費模式節能減碳,符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中第12項「責任消費與生產」,學校也積極推動綠色建築、環保、能源管理等多方面努力

2023年世界綠能大學評比,慈濟大學在全球1千多所大學中獲第185名、台灣第14名佳績,未來將繼續為全球綠色發展積極發揮作用。

許文玲 田智中 鍾江波 陳立偉 花蓮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