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大USR推廣食農英語野菜

SDG10, SDG11, SDG17, SDG4, SDG8, SDG9, 活動報導

花蓮風景優美,當地文化迷人一直是外國觀光客最喜愛到台灣旅遊的地點之一,花蓮縣政府原住民族部落大學特別邀請慈濟大學USR教學研究中心辦理「部落餐飲文化x食農教育x部落英文導覽」課程,由慈大外文系田薇老師與有限責任花蓮縣原新農業生產合作社合作,透過課程教導如何介紹野菜英文,將原住民野菜文化推展到全球。

慈濟大學USR課程自7月中開始在佳民部落的後山蕨起,進行為期九天每天四小時的英文導覽和食農教育。USR教學研究中心江允智主任表示,將教室搬到部落,帶著學生和部落居民一同學習,像因為觀光所以部落需要學習英文導覽,我們就安排英文課程,推廣在地文化,拓展國際觀光資源。

講到原住民特色餐點,野菜絕對是亮點,雨來菇、山蘇、紅藜、樹豆、馬告等,課程開始首先由慈大田薇老師教大家如何用英文介紹野菜,生長環境、營養,口感等等,並分組討論設計餐點,加入新意,創造驚艷佳餚和點心。

8月4日驗收成果,學員們一大早就在佳民山區走一圈,「這是山蘇,Bird’s nest fern 像鳥巢一樣。」一邊採集需要的食材還要複習老師教的英文。成果展上8道原住民風味創意料理,有雨來菇手捲、紅藜巧克力、焗烤綜合野菜、樹豆沙拉等,使用雨來菇製作粉圓,爆漿驚奇,還有山蘇甜湯圓等等,搭配用山蘇和山芋等做成的餐桌裝飾,充滿原民風情。

參加的學員多為在地部落青年,從事餐飲和觀光,田曉嵐是後山蕨起的導覽員,田曉嵐說:「我們原住民叫雨來菇為情人的眼淚,跟Star jelly的意思其實很像,都是閃閃發亮的。」學員金佳萱說:「這次的上課搭配我們園區的在地野菜導覽,像是介紹樹豆,馬告,紅藜等等,可以向外國人用簡單的英文介紹原住民食材,讓他們更了解這些食物。」

太魯閣族飲食文化轉變為年輕人喜愛的口味,協助餐飲教學的林秀瑛老師表示,原住民飲食的特色就是就地取材,在園區裡看得到的幾乎都可以放到餐桌上,園區也有雨來菇的培育,田老師有趣的英文教學,即使程度不高的學生也能記住。

進行教學的場地也是佳民部落的後山蕨起,田薇老師說:「有時候上課到一半就會有觀光導覽,所以這裡有很強的需求,也感受到部落青年們大家都非常認真的學習,想要向全世界推廣原住民文化。」

慈濟大學傳播學系2年級同學何覺軒來自馬來西亞,何覺軒說:「很多東西都很新奇,像是山蘇馬來西亞也有,但是我們只是觀賞用,原來還可以拿來吃。」何覺軒覺得對外國觀光客來說,部落觀光是很吸引人。

慈大田薇老師表示,未來計畫將野菜英語與特色料理數位化,透過部落大學、慈濟大學和當地原住民的共學合作,讓遊客手機掃描就可以了解食材與部落飲食文化相關的故事,並強化在地部落青年英語應用能力,將在地推向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