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識能應用於跨文化族群與場域的健康照護-國際交流工作坊

SDG10, SDG3, SDG4, 日誌, 活動報導

(文/照片:王麗堤、李如薇) 為促進慈濟大學國際學術交流,提升跨科系師生健康識能、研究發展與實務應用之能力,在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經費支持下,慈濟大學舉辦「健康識能應用於跨文化族群與場域的健康照護—國際交流工作坊」,邀請澳洲塔斯馬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Tasmania)學者Dr. Rosie Nash教授(WHO世界衛生組織合作學者)及Dr. Shandell Elmer教授蒞校主講。希望藉由兩位教授分享自身研究,建立兩校健康識能跨國研究合作平台。

在這全球化的時代,成千上萬的物品、商品、資訊已不再受距離限制,但在這如此便利的生活中,如何保有「健康」的生活品質、醫療照護等便更為重要,而這便是「健康識能」的由來。健康識能是有關個人如何運用健康資訊的能力,期望個人要有能力獲得、溝通、理解、表達、處理及了解基本健康資訊與服務,並做出適當的健康決策。本次工作坊便邀請澳洲塔斯馬尼亞大學Dr. Rosie Nash和Dr. Shandell Elmer與師生們進行學術交流,從中提升慈大師生對於健康識能之研究,也學習如何將健康識能運用於學校策略與落實日常生活各個層面。

參與本次工作坊的包括,醫學系王英偉教授、護理系張美娟副教授、張綠怡助理教授、社工系蕭心怡副教授及醫學系、護理系、社會工作學系等師生們有46位。兩位講師的分享主題為Dr. Rosie Nash健康識能運用在生活型態改變」及Dr. Shandell Elmer教授NCD 健康識能在健康場域的運用」。

工作坊研究交流的內容包括:東海大學葉依琳助理教授的死亡識能與ACP、傳播所官佳葳研究生分享安寧緩和就醫提問單的發展和前驅測試、護理所鄧淯勻研究生分享其研究運用臨終照顧提問單(QPL)協助印尼籍外籍看護提升臨終照顧品質、李雨霜研究生則分享其研究是為探索原住民長者的電子健康素養,發現數位健康識能較高的老年人對數位健康資源的需求更高及花蓮慈濟醫院鄭雅君護理部督導分享原住民癌症健康識能探討。

參與的跨科系師生從多元角度健康識能研究報告中獲得許多寶貴的研究成果,以及分享對於健康識能的心得及應用的想法。參與學員表示,研討內容非常精彩,因參與人員領域背景多元化,為「健康識能」帶來不同的專業交流;二位教授演講內容更是豐富充實,讓參與慈大師生與慈院專業醫療人員都受益良多。對於工作坊活動內容能兼顧理論與實務更是讓參與的師生100%滿意。參與的師生們也透過問卷回饋表示,期盼能再有類似主題的工作坊,可以更深入學習與開展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