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大餐飲英文 飲食文化交流學習

SDG10, SDG17, SDG4, 服務,交流, 活動報導, 社團活動

慈濟大學通識教育課程「餐飲英文」修課的同學有超過三分之二為國際學生,該課程授課老師是外國語文學系田薇老師,她透過餐飲英文幫助學生建立食品行業所需的專業術語,透過對話方式進行教學,幫助學生應用在實際生活中。

由於課堂裡有來自捷克,泰、越、馬、印尼、台籍的學生,多數學生對於台灣食物很陌生,因此課堂也會教導台灣名菜的英文說法,例如麻婆豆腐,直接念成「Mapo Tofu」,還有台灣人很喜歡滷東西,braise 後面加上滷的食材,如「braised eggs」「braised vegetables」就可以表達清楚想要吃的餐點了。

餐飲的應用,如果能實際應用在生活上是更活用,田薇老師鼓勵學生參與慈大USR成果展小市集,學生帶來他們家鄉的特色食物,有捷克餅乾、泰式奶茶、pizzza等,他們用英文介紹商品,挑戰慈大同學英文shoppjng能力,鼓勵大家用英文問問題進行日常對話。

來自泰國的FAY同學,他分享了泰式奶茶的製作過程,強調泰式奶茶習慣使用煉乳奶和冰塊,與台灣的加鮮奶不同。他表示,在餐飲英文課中學到了許多餐具的英文名稱和使用方法,並參與了野菜料理的學習活動,讓整個學習過程變得非常有趣。

馬來西亞楊沚惠同學帶來好吃的布朗尼,這是他高中時學的,因為覺得很美味,所以就把食譜記下來。數媒學程艾琳表示,由於「餐飲英文」這堂課有很多國際生,所以可以與其他同學一起分享不同國際的食物文化,透過餐飲英文,他也學會很多不同廚房工具的英文和使用方法,讓她覺得非常有用。

 除了教室上課外,田薇老師也帶他們進入佳民部落山蘇林,實地採摘山蘇,並製作山蘇黑糖丸子,讓學生體驗原民創意料理,同時用英語介紹體驗活動所需的詞彙,不論是台籍生或國際生,大家對這次的體驗課程感到既新奇,田薇老師表示,學生學習到原住民常用食材的英語詞彙,透過實地參訪的機會,可讓學生了解原住民生活環境中,農業和生態環境的關聯,並接觸熱情友善的原民青年,成為另一種國際外交的管道。未來甚至可以透過國際生的視角與傳播力,推廣原民的農業知識和協助原民青年拓展經濟管道。